臨近年關,2023年樓市何去何從備受關注。11月16日,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,10月份新房、二手房價格上漲城市數量繼續減少。同時,新房、二手房價格環比跌幅仍呈微幅擴大態勢。業內人士和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預計到2023年下半年,樓市將會有所好轉。
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對本報記者表示,從10月份70城新建商品住宅房價指數來看,新建商品住宅上漲城市數量10個,下跌城市58個;二手住宅上漲城市數量為5個,下跌城市62個。預計接下來兩個月市場修復進程有望加速,市場或將觸底回升,價格跌幅也有進一步收窄的空間。
從數據來看,雖然房地產行業進一步回暖,商品房銷售金額、房屋新開工和竣工面積累計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,但整體房地產下行態勢仍在持續。業內人士認為,土地市場疲軟、銷售規模同比跌幅擴大、新開工仍有較大跌幅等狀況好轉仍需時間。

今年以來,房地產市場供求兩端表現均偏弱,房企資金壓力不減。近期多部門出臺利好政策,穩樓市預期更加強烈。中國人民銀行、中國銀保監會等聯合發布“金融16條”、擴大“第二支箭”以及住建部等三部門發文通過“銀行保函”置換部分“預售資金”。連續三重金融端利好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了有力支持,但政策端支持力度傳導至行業銷售與投資仍需一定時間。
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2022年各地樓市成交規模預計比2021年下降兩成到四成。展望未來,丁祖昱表示,明年房地產市場成交規模不太可能反彈,最多與今年持平。2023年上半年交易量甚至可能還會繼續走低,但下半年市場會有所好轉。
從土地市場情況來看,CRIC數據顯示,自2021年22城土地集中出讓以來,土地拍賣熱度一再走低。截至11月16日,全國含宅用地招拍掛成交面積72756.17萬平方米,較2021年全年降低58.08%,若加上12月的預估量,2022年全年較2021年全年含宅用地成交仍有五成降幅。
丁祖昱告訴記者,土地與新房的關系就如同面粉和面包。2021年至今,全國土拍市場已出現明顯縮量,2022年更是在2021年的基礎上再次“腰斬”。如果企業買地意愿下降,2023年無論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還是新開工,都會由于供應問題,受到很大影響。
11月16日,中指研究院在北京舉辦“2023中國房地產市場趨勢及投融資策略閉門研討會”。對于2023年房地產走勢,不少參會房地產企業認為,收入預期下滑是制約市場恢復的重要原因;高能級城市政策需要進一步優化;產品策略方面偏向改善型產品及一二線核心地段產品;政策方面期待更大力度以支持需求釋放。而與會金融機構的看法是,短期市場恢復需要時間,中長期市場規模仍在。
中指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,2023年新房銷售規模在低基數下或與2022年基本持平,但短期下行壓力仍然突出,若經濟及購房預期恢復較慢,新房銷售規?;驅⒗^續下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