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各地圍繞公積金政策動作頻繁,包括廣州、深圳、福州、上海等在內,超30個城市發布了2021年度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調整方案。
從目前公布的情況來看,絕大多數城市上調了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,主要集中在1000-2000元區間。調整幅度較大的有廣州和深圳,上調了將近3000元,青海黃南州更是較2020年上調了5616元,這一增幅超過了昆明、福州、長春等省會城市。.
對于普通市民來說,公積金繳存基數上限提高帶來的直接利好,就是可以進一步增加單位公積金的月繳存額,帶來更多實際收入。例如,一位月工資不低于34860元的深圳市民,按照最高12%的繳存比例計算,其每月的住房公積金繳存額最高可達8366元,較之前增加了700元之多。
除此之外,多地也對之前頒布的公積金政策進行了明確、完善和補充。北京宣布,購買外地住房提取北京公積金時,取消之前僅可由單位經辦人辦理的規定,7月16日起可直接經本人申請辦理。
同樣頒布公積金便民服務的還有長三角地區。7月6日起,上海、南京、合肥等長三角8城試點“一網通辦”異地購房提取公積金服務。在試點城市購房的,且符合公積金繳存地提取條件的,不論購房地與繳存地是否為同一城市,均可通過相關平臺在線零材料、零等候申請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(申請人配偶在同一地區繳存的,可以一并申請提取)。
毋庸置疑,住房公積金政策對剛需人群,特別是首套置業群體而言助益頗多。據《全國住房公積金2020年年度報告》顯示,2020年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筆數中,中、低收入職工貸款占95.51%,而首套住房貸款則占比86.29%,90.82%的貸款被用于144平方米(含)以下住房購買,40歲(含)以下職工貸款占75.14%。
除此之外,公積金在房屋的租賃、裝修、建造中也有用武之地。上述報告指出,2020年共有1226.42萬人提取住房公積金1188.51億元用于租賃住房,這一數字較2017年幾乎翻了兩倍,分別占2020年提取人數、提取金額的20.16%、6.41%。
特別是在近期多城二手房停貸、商業貸款利率上浮,“房貸荒”風聲鶴唳的當下,公積金貸款利率長期維持低位且變動較小,審核周期短、放款快,依舊是中、低收入人群購買住房時最倚仗的來源之一。
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近期也有部分城市,因以往住房公積金使用需求增長過快,資金流動性緊張,公積金政策有趨嚴的態勢。
典型如鄭州,近日頒布的通知中提高了住房公積金貸款申請門檻,連續繳存住房公積金12個月以上方可進行申請。同時,也對還貸能力認定標準進行了調整,由原來的不超過家庭月收入的60%降為50%。變動對還款能力偏低的家庭影響較大。
有鑒于此,希望廣大購房者及時關注相關動態,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貸款策略、盡早制定購房方案,避免因政策變動影響置業計劃。(完)